首页 -- >> 中青创家-- >> 头条
APP下载

公益创业,自造血、活下去才能帮助更多人

发布时间:2018-09-17 12:2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孔媛媛


    42年前,孟加拉大学教师尤努斯最初把27美元借给42个村民以帮助他们脱贫。如今,他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已成为孟加拉国最大的农村银行,有650万名借款者,偿债率高达98%,而且每一位借贷者都拥有这家银行一份不可转让的股份,占据这家银行92%的股份,这些都让商业银行望尘莫及。

    这个案例是对公益创业的典型诠释。公益创业就是兼顾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用商业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创业过程。当今世界存在大量社会问题,公益创业以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有效弥补政府、社会和市场的不足。

    作为近些年新兴的一种创业方式,越来越多心怀梦想的年轻人选择了公益创业,项目所服务的对象大多是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空巢老人、聋哑人,等等。公益创业因双重属性,比一般创业要艰难得多,如何生存和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自我搭梯

    4年前,就读于南京工程学院的黄木水经常到社区做公益服务,孩子们对科技的热情让他很惊讶。他发现,市场上动辄上万元的科普课程让普通家庭承受不起。“有没有一种‘科教+公益’的创业模式,让更多孩子接触科学、了解科学?”

    他与3名同学组建创业团队。大四时,他们的公益科普项目获得了2014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铜奖。但是获奖带来的信心很快遭遇了来自现实的挑战,在初期最困难的时候,4个人摆过地摊、卖过教具,连续几个月接不到一份活,生活费所剩无几。

    坚持跑了3个月,敲过100多家学校和机构的大门后,他们迎来了一次幼儿园试讲的机会,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完善课程,创新授课方式,一场场科教公益活动,让团队的名气传开了,终于熬过了创业初期的“寒冬”。

    努力和坚持迎来了回报。正值南京市公益创投热潮,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就包括针对青少年儿童的科普服务。

    “依靠政府的力量,既能让公司生存,又能将科普公益推广到更多的青少年群体中。”团队重新找到了发展思路。2015年年初,在团组织、民政等部门的帮助下,黄木水团队注册成立“南京韩博士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中心”,打造了全省首家青少年创客实验室,开展科普公益活动。

    团队多年的努力和坚持打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他出资180万元,支持黄木水的团队建立“韩博士机器人创客中心”,专门为4~16岁少年儿童打造的一个具备参观、体验、实践、培训功能的科普场所,团队也开启了科教公益的创业路。

    为了让更多困境儿童感受科技魅力,2013年,团队联合全省5所高校创立“科教公益联合会”,组织6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发起“科教公益中国行”,走进四川凉山、甘肃陇西、徐州沛县等全国23个县(市、区),6年来,服务中小学幼儿园207所,社区195个,科教公益服务达30万人次。

    目前,“韩博士”团队已承接13个政府购买项目,自主研发128套科普教育套装,合作中小学幼儿园200多所。今年,“科教公益中国行”项目还获得了江苏省儿童少年福利基金会的专项基金支持。

    团队以精心打磨的科普课程,赢得了政府项目采购、基金会专项支持、个人资助、创业大赛获奖等经济来源,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创业初衷。所以,打造精品,主动拓展市场,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公益创业得以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命脉”。



    自食其力

    当然,不是所有的团队都可以经济来源多样化,有的创业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公益理想,甚至拿出积蓄做“风险创业”。

    创业者曹军本身就是一位盲人,“我解决自己的需求就是解决盲人群体的需求,改变自己的生活就是改变盲人群体的生活状态”。曹军希望盲人也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用智能手机上网聊天,甚至是玩游戏。 2008年,曹军关停或转让了自己经营的按摩店,卖掉了房子,集资80万元创办了北京保益互动软件公司。

    公司办起来后,曹军才发现,“哪儿都要钱,每个月需要承担工程师、盲人测试员的工资,还要交房租”,当时,公司正在研发盲人版QQ,“如果研发不出来,我顶多能再坚持两个月”,公司随时都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公司研发的软件可以帮助盲人读出手机上的所有内容。在软件内设置的上万本读书库里,根据软件后台统计,有85%的盲人每天都用大量的时间在这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我的目标就是公司能活着,别倒了。”说到公司未来的发展,曹军的目标很实际,“我们的软件有公益版和商业版,公益版不花钱,用户感觉好用再买商业版。但很多盲人还是买不起,现在公司的盈利和支出大体持平,盈利大部分是靠政府采购和机构捐助。”

    如今,有47万视障者粉丝密切关注着这家公司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新的改变。曹军的终极梦想是让盲人在北京四环上开车。

    自产自出

    对于更多创业者来说,并没有丰厚的家底或个人积蓄,也没有基金会等的资金支持,他们想要生存,最靠得住的、可以“细水长流”的还是本身的创业项目。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向大家展示的一幅幅精美图画,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画都是出自自闭症儿童小远之手,“自2013年接触这个孩子至今,5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教她绘画,从简单的蜡笔画到复杂的素描画”。

    2012年,协会的志愿者接触到了自闭症儿童。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发现,这群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却能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画出漂亮的图画。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些孩子,他们举办了公益展示活动。出乎意料,孩子们的手工艺品在展会上被卖出了大半,于是他们萌发了公益集市的想法。

    “现在是小范围的售卖,未来,我们希望借助学校公益创业平台,建立公益售卖网,把具有海南特色的黎族文化融入孩子们的课堂,生产更多的文化产品,让孩子们能够自给自足,更好地融入社会。收益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平台运转的经费。”志愿者说。



    风险投资

    公益创业项目由于往往不以赚钱为目的,所以很难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王娜娜创办诺百爱(杭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她带领团队研发手语翻译和手势控制臂环,以帮助解决听障人士群体的沟通障碍。今年,饿了么、腾讯等公司向他们投来橄榄枝。

    王娜娜创业的初衷只是为了帮助聋哑人打电话。这是一个看上去几乎不可能挣钱的项目,却运用了人工智能、生物电信号等高大上的技术,聋人朋友安装了他们的“龙语”软件后,可以轻松地给朋友、家人打电话,有的聋人甚至放弃网络订票直接打电话给12306订火车票。

    春节前后,饿了么相关负责人主动找到王娜娜,表达了投资意愿,想订制一款聋人送外卖软件。原来,饿了么公司有很多聋人外卖小哥,在送餐过程中,他们不能接听客户电话、送餐上门不能与客户交流,工作不便。通过王娜娜的小软件,聋人外卖小哥只要输入文字,就可以自动生成语音并打电话给客户,通知客户“外卖到了”。


    公益创业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与KAB全国推广办公室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年公益创业报告2016》显示,公益创业组织可“自己造血”的比例接近60%,表明大多具有较好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收入来源具有商业性,能够为发展提供相对稳定的资金。但是,也有约40%的组织主要依靠“外来输血”。公益创业组织向公众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通常比市场价格低,甚至部分无偿供给,使得其收益较商业企业低,且分红比例相对于商业组织而言较小,无法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员工大部分都是属于自愿无偿服务的志愿者,规模较小。

    青年公益大赛评委覃清认为,公益创业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单纯依靠政府和企业是不行的。“公益组织得另辟蹊径、自我造血。一些组织主攻核心项目,淬炼其独门绝技,最终才形成稳定的资金链”。

    湖南大学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表示,由于公益创业组织如社会企业,在我国尚未发展成熟,其市场运作能力不能像商业企业一样具有较高的效率。要规范公益创业组织的法律地位,国家应通过鼓励公益创投等支持投资机构促进公益创业组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公益创业组织能够获取合理的资金分配和资助。其二,公益创投机构的存在,降低了公益创业组织的融资成本,也节约了资金持有者的投资成本。

    编辑:勾春蕾

    作者:孔媛媛

    内容综合整理自:中青在线

    视觉中国供图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编辑:李伊涵】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