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青创家-- >> 媒体聚焦
APP下载

丁香医生田吉顺:互联网医疗仍需摸着石头过河

发布时间:2018-06-12 08:1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张均斌 赵丽梅

    “您为孩子量过体温吗?”“孩子肚子痛吗?”“孩子以前有过手术历史,或者慢性疾病或者过敏吗?”“我需要看一下孩子的正面,您拍一下?”这是2017年大热的医疗剧《外科风云》中的场景,儿科医生陈绍聪正在他创立的移动出诊平台上通过视频连线对一个儿童进行问诊。

    “互联网医疗”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医疗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人的生活中,远程问诊、线上购药等多种方式频出,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原来的就医习惯。初步便利了人们就医的同时,互联网医疗所暴露的种种风险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探讨。

    “互联网医疗”的边界究竟在哪儿?未来可能如何发展?近日,在第五届“知乎盐Club新知青年大会”上,丁香医生医学总监田吉顺带着这个话题和记者分享了他的观点和经历。

    “互联网 医疗”还没有清晰的图景

    对于医疗的互联网化,业内一直充斥着两种极端的声音,田吉顺说,他曾在不同场合听见有人高呼“医疗无法被互联网化”,随之而来的另一种声音则是“医疗当然要被互联网化,不仅被互联网化,而且把(传统)医生都要淘汰掉”,每一端的声音都不小。在田吉顺看来,“互联网医疗”应该在是在这两个极端中间的,至于更偏向哪一端,还是个未知数。

    “这几年下来,其实就是在摸这个边界。”2014年被称为互联网医疗爆发元年,据《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统计,201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风险投资达到6.9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226%,投资总额是过去3年的2.5倍。与此同时,当年,国内医疗健康IPO(首次公开募股)企业数量及募集资金均有显著回升,有16家医疗健康企业进行IPO,募资金额达到20.26亿美元。

    随后,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就放缓了。田吉顺表示,由于医疗的特殊性,互联网医疗不能太激进地进行试错,因为错误的代价是生命,所以,整个行业的发展更倾向于保守,进展很缓慢。

    现阶段,互联网医疗还处在一个很初级的阶段,对于“互联网医疗”到底能做什么?做的边界在哪里?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图景。两种极端的争论更偏向哪一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互联网医疗”的走向,这实质上是在对“互联网医疗”的图景进行界定。比如,规定什么样的疾病不能在互联网上去诊治。田吉顺认为,如果将边界界定得特别狭窄,相当于忽视互联网的帮助;而如果界定得特别宽泛,又容易增加互联网医疗风险。

    医生在做疾病判断的时候,需要获取很多的信息,包括病人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等,其中病史和辅助检查可以直接通过线上获得,然而在体征这一项上,医生因无法接触患者而难以完成。这部分也成为了互联网医疗的一个“黑盒”,让其充满了不确定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可穿戴设备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获得病人更多体征相关信息。田吉顺表示,现在的互联网医疗缺少明确的标准,去界定哪些疾病可在互联网医疗诊疗的范围之内。

    “只要能给医生提供足够多客观的数据,然后又有针对这些数据专业的医疗规范、医疗指南,医生能够对病人的病情做出进一步判断,然后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这就在互联网医疗诊疗的边界之内。反之,则在边界之外。”田吉顺说,只要限定互联网医疗的诊疗范围,互联网医疗“隔空诊断”的风险并不会比现场诊疗大,而“互联网医疗对于大众来说更易得,更便捷”。

    在田吉顺看来,互联网化的诊治手段能有效地缓解大众就医难的现状,很多明确病因、明确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的疾病非常适合互联网医疗进行诊治。

    此外,互联网医疗在疾病的预防上也大有可为。田吉顺表示,传统的医疗是忽视预防的,这就给了互联网医疗机会。而预防一般不需要区分个体,对不同的个体,医生可以给出相同的建议。“不像是疾病诊治,即使两个病人患上相同的病,因个体的差异性,用药剂量也可能会不同。”

    而从整个行业来看,田吉顺认为,互联网对医疗最大的贡献是去中心化,打破了整个医疗行业的职业层级金字塔。

    医生需要“熬资历”,田吉顺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传统医院中这样的制度让许多医生难有作为。“从实习医生到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再到主任医生,一层层往上熬,处在层级底端的医生受到各方的制约非常大。”田吉顺说。

    通过互联网,当医生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你的诊治“不会因为你只是一个主治医生,而受制于主任医师”。田吉顺表示,大众能够接触到医生的便利机会是一致的,接触信息的便利程度也是一致的,医生完全可以根据专业指南进行诊治。

    “权威性不再是人,是一个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原则和指南,这对于医疗是一个很正向的改变。”而对于患者来讲,也在一定程上打破了医院的中心地位,患者在家里就可以获得非常便捷和专业的帮助。

    政策开闸 但发展痛点仍在

    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将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 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加强对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

    《意见》出台一周后,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平安好医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打响互联网医疗上市第一枪。紧接着,微医集团宣布完成5亿美元的Pre-IPO轮融资,估值高达55亿美元。

    田吉顺明显地感受到《意见》对行业的利好,他说,政策比之前更为宽松,行业感觉一下子焕发了活力,实际上,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种种痛点仍旧存在,互联网医疗想要继续往前走,还要摸着石头过河。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遇到种种问题,可能还会出现政策紧缩等,“我相信是一个波动前进的过程。”

    做互联网医疗,医生群体是绕不开的。田吉顺表示,目前,许多优秀的医生并不愿意加入到互联网医疗中来,“医生群体非常保守,安全性是他们最看重的,加入互联网医疗,试错风险太大。”而且,许多医生习惯了传统线下的医疗模式,无法适应互联网的工作模式。

    另外,“从患者的角度来说,(痛点)就是不信任。”田吉顺表示,面对面形式的线下医疗,无论是中医的望闻问切还是西医的听诊拍片,给患者诊疗都有相应的依据可见,而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却给不了患者信任感,双方缺乏判断的标准,所以态度更加慎重。

    想推动行业发展,资本的助力必不可少,但互联网医疗行业盈利模式至今仍不够清晰,投资者也“望而却步”。据了解,上市的平安好医生,2015~2017年累计亏损超20亿元,其招股书中提出,预计2018年将继续产生“大额亏损净额”。

    田吉顺表示,2014年,很多投资机构纷纷加码互联网医疗,这个领域一下涌入了很多热钱,而在随后一年,又因种种原因纷纷撤资。目前,互联网医疗还处在烧钱的阶段,企业营利仍比较难。

    面对这些难点和痛点,田吉顺认为,互联网医疗想要向前发展,还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提升。其中,医生需要进行与互联网医疗相关的医学研究,不仅要探索疾病的诊疗效果,还需要探索用于互联网医疗的专业规范和指南,让医生有标准可依。同时,相关部门还需完善对互联网医疗的监管,在划定互联网医疗的红线,严格界定从业者资格的同时,对医疗的效果进行严格监管。

    田吉顺表示,如果监管力度不够,易导致行业泥沙俱下,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是监管的口子过紧,从业者将缺少利润空间,可能逐渐从这个行业退出。“在进行监管的同时,需要给互联网医疗一定的发展空间。”他说。

【编辑:于璧嘉】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