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青创家-- >> 媒体聚焦
APP下载

独家专访:六问火箭狂人如何在天空写下“100万字”

发布时间:2018-06-07 13:35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田文生

    视觉中国供图

    5月17日7时33分,中国首枚民营自主研发的商用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西北某基地腾空而起,实现了长时间的临近空间有控飞行,获取了大量真实飞行环境数据。路透社称,这是中国太空探索计划最新的里程碑。

    坐在控制室里,零壹空间创始人舒畅哭得稀里哗啦。

    零壹空间创始人舒畅

    舒畅说,自己上一次这样哭得稀里哗啦,是8年前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时,被时年80岁的经济学家厉以宁的毕业赠言打动了。

    “你们不能天天想着沙滩和美女,因为你们接受了中国最好的教育。”那位中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著名学者,给毕业生定了“两个100万”的目标:挣100万的钱、写100万的字。

    “挣100万元对你们来说太简单。要写100万字,就要追求不同,去做不同的事情,要不,有谁看?”

    经济学家厉以宁

    自此,如何做到“写100万字”“走不同的路”成为舒畅的创业信条,这“100万字”就是他的火箭事业。

    一、为何要搞火箭

    舒畅儿时就对浩瀚宇宙充满好奇。2004年,他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飞行器设计专业,主修飞机设计,尤其偏好设计战斗机。

    2008年大学毕业,他加入了一家刚成立的创业公司,从事航空材料进出口。这一年的汶川地震给了他思想的“余震”:“人这么脆弱,想创业就要行动,万一死了呢?”

    视觉中国供图

    为了提升知识的结构和层次以助于创业,他考入北大应用经济系就读研究生。有“理工科+经济”知识背景的他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的航天产业基金实习,靠踏实肯学,让本来不招应届生的航天产业基金破例招收了他。他成为我国火箭、导弹、卫星“国家队”中的一员。

    这是一个怎样的行业?传奇人物埃隆·马斯克和创立亚马逊的杰夫·贝索斯在此“相爱相杀”,两个人的竞争让商业火箭将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甚至让火箭实现回收,极大地降低了发射成本,普通人乘坐火箭升空的夙愿很快就将实现。

    视觉中国供图

    中国有很多航天爱好者团体,却没有做火箭的民营企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我看好这个机会,认定商业航天是历史潮流,所以不能等。做不成先驱,我也愿意做先烈。”他说。“去做一些别人不曾做或觉得不可能的事情,人家才会愿意读你的100万字。”

    他邀请马超担纲技术,组建了10多人的团队,又吸引到春晓资本、哈工大、联想之星15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公司有了雏形。

    二、商业火箭发射与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关联?

    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如能在2020年达到50发的产量,大幅下降成本,更多客户就有能力用卫星快速、低成本组网,组建起卫星近地轨道的主网,如同天上有一个卫星的网络,拓宽了互联网的边界,在飞机上就有WiFi,在沙漠深处越野也能随时随地保持互联。

    随着航天基础设施的完备,火箭、卫星的价格越来越低,火箭发射会帮人们改善生活品质。

    三、基地为何建在重庆?

    2016年5月,公司仅20多人,也名不见经传,却得到了官方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重庆两江新区,显示出巨大的诚意。

    重庆两江新区规划图

    “我们想成长为国际化的公司,重庆是直辖市,又处在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同时,重庆人比较火辣,我们做的事情也需要‘血性’,一拍即合。”舒畅决定将生产基地设立在重庆两江新区,此后,公司顺利完成多轮投资,总额已超过5亿元。

    重庆零壹空间智能火箭总装基地

    在舒畅看来,公司之所以创立不久就完成自主研发出火箭并成功首飞,是因为团队有好的技术,国家有成熟的产业链,“设计出来就有人可以制造出来,其他国家就未必能行。”

    四、火箭发射需要多少钱?

    从全球层面看,火箭发射的大致行情是3万~5万美元/公斤。零壹空间现在国内的报价大概是2万~3万美元/公斤。从总价看,发射小火箭的国际行情大约是500万美元/发,零壹空间的M系列能做到该价格的一半,重庆的生产基地建成后,产量上去,将来还能更低。

    五、为何9个月就能完成3年的研发?

    “民企的运行效率也至关重要。”舒畅他说,传统上研制一个发动机可能需要3年,“我们就9个月。”因为公司有扁平化的运行机制,总设计师直接管几十位设计人员,分成几个部门,沟通异常高效,节约了大量时间,“大家站黑板那儿一画,总设计师现场拍板就定了”。

    在舒畅看来,这种体制优势会让民营航天迸发出极大活力。

    发动机试车合影

    “我们不是确定一个任务,产品定型了,交付后就束之高阁。”他表示,首飞成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定格X系列的1.0版本。此后会优化提升,“今年8月的第二批发射,就升级成2.0版,以后一直创新、改进,向前迭代”。

    六、发射失败了怎么办?

    “不断推陈出新的迭代当然有风险,但我们勇于应对,迭代才能提升性价比,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为此,公司需要建立敢于应战和接受失败的文化。

    “2016年年底,我们决定自己研制发动机,同事不相信项目负责人能干成,我在台上代表公司表态‘毫无保留’地支持他放手干,如果点一发点不成,再点第二发,点第三发,不要怕失败!我这么年轻,也没当过这么大公司的CEO,我为什么相信自己能搞好,却不相信你呢?”

    发射前,他们也考虑到可能会失败。“此前就有理性的措施,如果失败了,备份产品很快就可以进行第二次发射,资金也做好了安排。”

    “公司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团队要接受可能的失败,我们也希望媒体和社会宽容我们以后可能的失败,真要失败了,那还得继续往前干,站起来再打一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8年05月29日 05 版)

    编辑:勾春蕾

    相关阅读

    在天空写下“100万字”

    费用低于市场 或考虑登月载人

    中国商业航天应该走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

    世界商业航天简况

【编辑:于璧嘉】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