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青创家-- >> 头条
APP下载

注意!被手机分心恢复专注状态至少需30分钟

发布时间:2018-01-22 13:54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聪聪

  中青在线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聪聪)“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App的崛起,让我们可以1秒钟联系上远在天涯海角的朋友。但也正因为如此,让我们失去了对朋友等待的耐心,反而让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更远了。”1月20日,复旦大学一位普通大学生在腾讯研究院举办T-Meet大会上“砸场”:因为在社交软件上没及时回复信息而与闺蜜决裂。

  《经济学人》中文版主编吴晨特别理解这位大学生提到的“碎片化”带来的注意力瓦解问题,这减少了人们在社交时对当前交流对象的情感沟通,也为专注阅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玩手机,本身就是我们经常做的一种‘开小差’,而现在很多人连玩手机的过程中都要‘开小差’。”

  这个状态正是这次T-Meet大会想要探讨的核心问题——过载。

  为什么会出现过载?在吴晨看来,过载是因为人类还没有很好地适应智能手机。即便是有利益的驱动,商人和企业也花了很多年才摸索出所谓的“注意力经济”。

  吴晨提到一项研究中得出的结果,从被手机分心打断的状态恢复到专注状态需要至少30分钟。

  另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年轻人一起出去玩的时间在过去的10年中从33%下降到了16%,年轻人变得更乖了,但也变得更孤独,会面对更多的心理问题和社交缺陷。而在过度使用手机方面,中国仅次于美国,每天在工作之外平均使用网络3.5小时。

  吴晨认为,IT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意识到当前的“注意力经济”是不可持续的,要对其进行改造。应该仔细想想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是不是能够高质量地沟通,回归到连接人跟人最基本的属性。

  在腾讯研究院的最新调查中,中国用户普遍认为我国目前的互联网服务虽然“很实用”,但“不愉悦”。

  “不愉悦”成为许多网络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基础。清华大学人因学教授饶培伦认为,过载更多是一个体验问题。他认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理念其实存在一种“幸存者偏差”:如果不喜欢你产品的人,就不会成为你的用户。他提倡以人类为体验中心的设计理念,不止考虑目标用户的需求,还要考虑到所有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相关利益。

  这一问题正被腾讯重视。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表示,在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之后,腾讯开始意识到“用户”是由许多不同社会角色、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与偏好构成的独立个体。“他们对互联网的感知不同,对产品的需求不同,发声能力不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同,但他们都被卷入了全民的数字化浪潮”。

  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问题变得更为尖锐。许多没有经历PC互联网时代洗礼的“新菜鸟”,正在成为虚假信息、碎片化社交、假新闻、诈骗和手游沉迷等新问题的“牺牲品”。

  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是科技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如何将企业的KPI(关键绩效指标)思维与社会责任思维融合在一起?张志东分享了腾讯的两个案例,一是2017年腾讯在《王者荣耀》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上推出了腾讯游戏成长守护平台,在2018年这一平台将继续完善以解决在实际运行中一些钻漏洞的行为;二是针对“坑害中老年”的朋友圈谣言问题。2017年,微信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在封禁的基础上,新增了直接在谣言文章中辟谣的功能。

  据了解,腾讯倡导的Tech for Social Good(科技向善)是一个多方共建的研究、对话与行动平台。这一计划希望针对大众所面对的技术演进带来的重大问题,邀请政府、企业界、学术界、大众与媒体一起,寻求最大范围内的共识与解决方案,对新技术带来的一切变化保持觉察。未来,科技向善的意义不止是在问题出现之后对问题的补救和解决,而是在问题出现之前预见到可能存在的隐患。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