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青创家-- >> 媒体聚焦
APP下载

解码“花木之乡”江苏沭阳如何成为创业之乡

发布时间:2017-09-25 13:36 来源:人民网 作者:闫峰

  温室大棚里种的不是蔬菜瓜果,而是鲜花。

  “只有留不下的城市,没有回不去的家乡”

  “在城市里打工,虽然一样朝九晚五地工作,一样按时领工资,但你终究不是城里人。”在常州一家化工厂干了两年工之后,李东旭2009年就回到了颜集镇沙愚村的家里,承包了十几亩农田重新找回他的“农民”身份。和其他地方的农民不同,李东旭在农田里种的不是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而是一种叫“绣球”的花卉。

  每天早上,李东旭会按照前天客户在网上下的订单的种类、数量分类贴标、打包,然后通知快递公司来取货发货,下午则照例到种植园里去查看绣球的生长情况,晚上统计一天的订单数量,就这样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已经形成了规律,“因为订单太多,只能押一天的订单,采取隔天发货的程序,否则根本忙不过来。”按照他的说法,旺季里1个月销售收入在60万元左右,淡季也有二三十万元,“打工根本没法和这比。”

  “我们村早就没有人出去打工了。”30岁的李东旭由外出务工人员转变为返乡创业者的理由很简单:外出打工是为了赚钱养家,不用出门就能赚到钱,为什么还要出去? “几年前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进城农民工的尴尬,在城市留不下又无法再回到农村,而在我们这里,只有留不下的城市,没有回不去的家乡。”李东旭说得头头是道。

  沭阳的网络创业者年龄跨度大,下至十七八岁的青年,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新河镇大营村76岁的老人单玉佩因为赶时髦开网店成了当地的“网红”,去年他用“一指禅”敲键盘创造了20多万元的销售业绩,由此成为沭阳县年龄最大的网络创业者。老人告诉记者,看到年轻人个个大显身手,他觉得好奇,也想尝试一把。有“中国互联网盆景第一村”之称的新河镇周圈村,全村631户村民中开网店的多达560来家。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