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青创家-- >> 媒体聚焦
APP下载

“体验”共享 坎坷多多

发布时间:2017-09-14 08:38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中青创家·朱立雅 勾春蕾

  除了共享单车,大多数的“共享项目”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听得多,用得少”。

  2016年年底,共享单车开始被资本热捧,“共享”成为创业热词,以分时租赁模式而推出的共享单品层出不穷,逐渐丰富壮大了“共享经济”大军。

  越来越多共享产品的“横空出世”,真的能便利于民吗?带着这个问题,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北京市进行了一次共享体验,除共享单车外,还有共享充电宝、共享健身仓、共享篮球、共享马扎等。

  然而,体验共享之路并不平坦。

  两强相争,骑者得利

  共享单车的体验相对简单。早晨8点30分,早高峰已接近尾声,在北京北五环外的龙禧苑5区的西门门口,已经难见共享单车的踪影,为数不多的几辆也是坏的不能骑的。此地离回龙观地铁站只有1.3公里的路程,记者只好放弃骑车,步行走到地铁站,此时,地铁站附近的共享单车已经“车满为患”,挨挨挤挤堆在一起。

  9点50分,记者走出东直门地铁站,可供选择的共享单车很多。这里的单车调度相对及时,平时也时常能看到载着摩拜或ofo单车的运货车在这里装卸单车。至于选择骑哪个品牌的共享单车并不纠结,ofo在支付宝上推出1元包月轻松畅骑30天的月卡,免费月卡也时常能够抢到,摩拜则推出了充值5元骑3个月的优惠,都约等于免费。

记者收到的ofo免费月卡短信截屏。

  价格,在两强相争、优惠多多的当下已经不是决定选择的首要因素,大家更看重哪个更方便好骑,哪个搞的活动更有趣。据记者近几日骑行以及采访其他同事的共同感受:摩拜最初推出的车型被诟病难骑,但新推出的车型开始好骑了,大家一致认可摩拜最方便在于扫码即开;ofo本来以轻便好骑见长,但也因此更容易被损坏,目前要找到一辆好骑的小黄车也要凭运气,而且ofo在扫码上一直不如摩拜方便,还得手动输入密码,坏锁率也更高。记者9月12日下午15时30分在火器营地铁口附近扫码小黄车,连扫3辆车才扫开一辆,前两辆都是坏的。

  一位经常骑共享单车的同事提出建议,希望共享单车能推出“亲友骑”功能,因为她和不会使用手机App的亲友一起出行时,发现一个手机不能同时扫开两辆以上同品牌的车,因此只能放弃共享单车,选择其他方式出行。如果一个App能支持同时扫开两辆车,会更方便。

  产品不匹配,用户使用难

    某餐厅内的共享充电宝。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立雅/摄

  在东四十条附近的一家餐厅内,记者找到了放置在餐厅前台的共享充电宝。

  这台高约25厘米、宽约23厘米的共享充电宝装置,每台设备里边共含有6个共享充电宝。用户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该设备可自动识别用户的手机系统(安卓系统或苹果系统),弹出与手机充电插口相匹配的充电宝。

  但记者亲自体验却发现,在对安卓系统的手机匹配中,共享充电宝充电插头版本较低,与手机无法匹配。此外,该餐厅的工作人员也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道:“来我们这使用共享充电宝的,几乎都是来我们饭店吃饭的客人,很少有其他人专门跑来借用这个充电宝。”

  根据该共享充电宝的App地图显示,该产品在北京市的投放覆盖面已较为广泛,东南西北,二环到五六环,均有投放。其中目标投放地除餐厅外,商场、KTV、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等人流较大的场所均有投放。此外,同一区域内,该产品的投放密度也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使用后的归还带来了便利。

  “如果这个东西能够推广到我们家乡那边就好了。”餐厅的一位工作人员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我家是山西的,目前在我们那里,我还没有见过这个东西,感觉有了这个共享充电宝真的特别方便。真的很希望我们老家的人也早点用上这些共享产品,好东西不能只在大城市才有。”

  “划片”投放,听得多用得少

  即使同在北京城,个别共享单品也存在“划片”式共享的情况。

  离开东四十条,记者来到位于长春桥附近的某小区内,对共享健身仓进行体验。其实,早在上个月,共享健身仓刚刚投放市场后,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就对该产品进行了“尝鲜”。与之前的体验不同,如今的共享健身仓打破了只在北京东部区域投放的局限,在海淀区的某片区域内也进行了投放。但尽管如此,其投放量仍然较少,未形成散点式分布,所能惠及的人群较为有限。

  共享篮球租借机。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立雅/摄

  与其类似,投放量少也是共享篮球的“局限”。由于共享篮球暂未开发App,其微信公众号也未对设备的投放点有明确说明,记者致电该公司的客服电话,几经周折,终于在北京方庄体育公园的篮球场内找到了一台共享篮球的租借机。据该公司的客服人员介绍,目前北京市共有5个地点投放了共享篮球租借机: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两个校区、方庄体育公园以及万柳中路。由于校园及专业篮球馆内配套设备相对完善,因此共享篮球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划片”式的投放模式,造成了不少百姓所反映的“听得多,用得少”的现状。

  是公益还是噱头

  在此次的共享体验过程中,个别共享单品的“人间蒸发”,也让记者吃了不少“闭门羹”。

  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记者来到人民大学地铁站对共享零钱一探究竟,但四处寻觅许久,始终没有发现共享零钱的任何踪迹。

  “这个啊,之前在对面的地铁口有。”附近一家小卖部的老板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其实我跟前的地铁口前段时间也有,但是摆放的时间也只有一天,一天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过了。”

  同样消失不见的还有共享马扎。但与其他共享产品不同的是,共享马扎虽附有二维码,但是用户无需支付金额便可使用。对此就有百姓表示:“这还扫什么码呀,直接坐上去就共享了呀。”另据媒体报道,此前就有专家指出“共享马扎”不算“共享经济”,它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打广告”。

  除了以上几项共享项目,众所周知,共享睡眠仓已经被叫停,无从体验,记者本来还计划开着共享汽车去昌平的某商场体验共享雨伞,但实际操作下才发现,共享汽车对借用者的身份审核通过时间不确定,且需要交押金2000元,看着银行卡上仅有的三位数存款,骑共享单车去昌平还需要锻炼锻炼体能再出发,记者决定下次再去。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