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青创家-- >> 首页推荐
APP下载

如何看待社交“刚需”下的社交感情

发布时间:2017-06-27 08:46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李晨赫 王林

    在北京实习一个月后的一个晚上,陈倩倩在知春路地铁站附近的出租屋里打发时间。她随手打开“陌陌”,看到一位印度裔男生弹吉他。她给他评论:“还不错。”

    过了一会儿,这个男孩私信她说谢谢夸奖。这就是他们后来成为朋友的开端。“陌陌”“探探”等社交软件,一度曾因为“约炮”等恶名而让不少人避之不及。然而,年轻人拓宽社交圈的“刚需”依旧存在,这些软件逐渐成为不少年轻人认识新朋友的工具。

    “以前总觉得那些软件是用来发展不太正常的男女关系的。”武汉大学大三学生陈倩倩坦言,自己对这些软件的认识是从嫌弃到认同。去年暑假,她独自来到北京实习。因为没什么认识的人,周末一起出去玩的人都没有,她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交友软件,发现同类应用中“陌陌”和“探探”排名最高,于是下载了开始加好友。

    陈倩倩选择的线上好友标准是“颜值高”“性格好”,因为她觉得这样更能玩到一块。

    此类社交软件在引导新用户时会鼓励用户上传真实头像和照片,陈倩倩刚开始注册时就上传了一些自己的照片,但是发现不少主动添加她的用户目的并不单纯,很快向陈倩倩表达了“不良”意图。“刚开始一段时间我都不太想用了,因为觉得很多用户都很无聊,有时候说话也不是很尊重人。”陈倩倩说,添加的10位好友中,有8位都是说了几句话就再也没聊下去的,更不用说想要约出来线下见面。

    在少数聊得来并且能够约出来线下见面的朋友中,陈倩倩和印度裔朋友Ravi一直保持着长期联系。Ravi是一名建筑师,因为两个人生活背景和工作差异很大,所以陈倩倩和这位外国朋友总有聊不完的话题。

    “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工作生活,不管是一起玩还是相互帮助,真的很需要快速认识一些朋友,而社交软件是认识新朋友最方便快捷的途径。”陈倩倩认为,在社交软件上交友虽然偶尔会受到骚扰而且真正聊得来的人也不多,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认识新朋友最节省时间,也能够跨越身边的职业生活圈,认识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人。尤其是对于在陌生的城市刚刚开始生活工作的年轻人来说,社交软件为拓展他们的朋友圈提供了无限可能。

    对于在香港工作的Jasmine来说,“探探”改变了她和男友的生活。今年年初,Jasmine正处在事业变动时期。空闲时间比较多,她就抱着打发时间的心情,偶尔用探探来交朋友。“我最开始也不是抱着交男朋友的心情上的探探,因为我要求挺高的,感觉这种软件也不可能找到男朋友。”Jasmine说。

    一天晚上,她随手打开了探探,一个男生跟她主动打了招呼。“我当时觉得他特别逗,上来就说我是哪个大学毕业的,我是什么人,跟其他人还挺不一样的。”Jasmine后来才得知,那是男朋友第一次下载和使用探探,所以较为“不符常理”。两个人很快聊得火热,一个小时后便离开了探探,使用微信交流。

    确定关系后,Jasmine从香港搬到广东佛山,和男友工作生活在一起。Jasmine说,和朋友聊起自己和男朋友是在探探上认识的,朋友不会戴有色眼镜。但她和家人提起的时候,只是简单地说“网上认识的”,她担心家人觉得这种交往方式“不靠谱”。

    有缘网数据中心和有缘网用户调研中心发布的《2017青年婚恋观报告》显示,约78.3%的90后愿意通过婚恋网站结识异性。而80后显得比90后保守许多,仅有不到50%的80后,认为婚恋网站能帮助其找到结婚对象。部分更愿意通过传统相亲结识异性的80后认为传统相亲更靠谱,婚恋网站上可能存在虚假信息。但在90后中,超过80%的人十分排斥传统相亲,认为传统相亲就是一次“待价而沽的交易”。

    Jasmine说,最开始,她和男友也会互相担心,对方是不是“爱玩”的人,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彼此并不是社交软件的重度用户,才放了心。

    从ICQ(1996年3个以色列人开发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到如今遍地开花的社交软件,人类沟通的需求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不论使用怎样的工具,本质上只是为了触及和联系。

    但如果没有这些社交软件,麦晓静和孙志松可能无法继续维持感情。两年前,麦晓静和孙志松仅仅认识两个月,随即分别赴英国和美国读书。

    在英国的一年里,孙志松男友的角色只存在于手机里。这意味着,一方面,他只能被“禁锢”在手机里;另一方面,他又随时随地都可以出现。在没有课的周末,两个人熬夜一起看剧。一次,他们一起重温《龙珠》,补了十几集;隔着时差,两个人互相分享身边的大事小事;甚至出去吃饭,也会互相展示美食——哪怕只是薯片而已。

    “一开始,我们都不喜欢这样的交往方式。为什么这个人一直躺在我的手机里?我也不习惯看到自己和他出现在屏幕上。”麦晓静说,由于现实原因,他们只能暂时被封印在对方的手机里。那时候,她最常对孙志松说的一句话是,好希望世界上有一种超能力,可以把你从屏幕上拽出来。

    从英国留学回国后,随时视频聊天的习惯依然继续。但因为北京和纽约差了12个小时,两人的生活节奏刚好颠倒了。为了能多见几面多聊聊天,麦晓静不得不一次次推迟睡眠时间,从平常的夜里12点,一直聊到凌晨一两点才睡。白天上班时,也可能偷偷溜出去,让孙志松从网上多看几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快两年,麦晓静越发觉得,男朋友的存在感逐渐降低。最近半个月来,视频交流的次数也减少了,不开心的事也越来越多。“这样持续下来,心理很累,他遇到不开心的事我也不能安慰,我有麻烦他也不能帮我解决,这种感觉也无奈”。

    原本,麦晓静的想法很简单:两人一起去美国奋斗,尽早移民。但在美国的移民政策收紧以后,这条路也被堵住了。“网络可以给爱情续命,在网上谈恋爱还是蛮正常的,但前提是要有线下见面的机会,不然太撕裂了”。

    回国工作半年来,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在劝她,“现在是考虑现实的年纪了”。他们普遍觉得,网络维系的“云恋爱”,肯定落地不了。最终,这段“云恋爱”还是消散在了云中。

    麦晓静说,在所有科技中,她比较期待VR。“现在的视频只是看到一小部分,但如果对方在自己的空间里搭建了一个360°的摄像头,可以从视觉上立体地去感知他的生活。这样,也许我们的感情就能坚持更久一点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麦晓静、孙志松为化名)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