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青创家-- >> 媒体聚焦
APP下载

航天科工发布中国首个工业互联网云平台

发布时间:2017-06-16 10:5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邱晨辉 崔丽

    在新一轮全球工业革命大潮中,中国人也等到了属于自己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

    6月15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打造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INDICS正式面向全球发布,这是我国第一个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此后,一幅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画笔”,以产品、机器、数据和人为“有机素材”的工业互联网蓝图,将在中国大地上陆续展开。

    当天,航天科工集团董事长高红卫提到,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几个大的历史阶段,目前正在大踏步地从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在这一过程中,信息革命以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采集与挖掘技术的大幅度进步与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正在大幅度提升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这也恐怕是那些还没有融入信息革命大潮之中的企业感到全球产业创新令人眼花缭乱的根本原因所在。”高红卫说。

    所谓工业互联网,就是集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采集与挖掘技术于一体的全球性工业创新载体。在高红卫看来,通过构建制造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公共平台,通过促进云端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能力形成,可以最终实现“企业有组织,资源无边界”的目标,从而适应信息经济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这不只是中国的选择。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这些工业云的平台应用已渗透到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物流、服务等全部流程,不断推动制造业研发创新体系、生产组织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持续变革。

    反观中国,我国拥有较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业务齐备、产业链完整,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高红卫多次呼吁,必须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窗口期”。

    2009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就率先提出“云制造”的理念。2015年,航天云网创建,此后这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有了更为明晰的使命框架:能够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过程实现,支持企业智慧化运行,支持企业与用户从产品定制到售后服务的全程互动,支持“企业有组织、资源无边界,企业有产品、制造无限制,企业有规模、能力无约束,企业有销售,市场无障碍”生态形成。

    今天,高红卫说,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多数处于工业2.0时代,少数处于工业3.0时代,极少数分布于工业1.0和工业4.0两端。从中国实情出发,INDICS需要具备比美国和德国工业互联网更多的功能,必须服务于制造业的新老形态、大小规模、各种体制、各种业态的市场主体,向用户提供全过程、全要素、全生态的服务。

    航天云网董事长舒金龙打了个比方:“就好比安卓系统在手机领域的作用,INDICS要做一款工业领域的通用云平台。”他说,人们可以通过它加载新应用,对现有的工业机器做数据分析、预测、诊断并提高使用效率。

    航天科工的数据显示,INDICS平台自2015年6月15日上线运行近两年来,注册企业数达到近80万户,其中境外企业3000多户,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私营企业占比超过90%,与线下实际分布一致;线上协作需求发布约1000亿元,协作成功约400亿元;业务运行过程嵌入云平台企业1500余家,设备接入云平台6000余台,这已经是全球已知嵌入企业数和接入设备数最多的云平台。

    在这些工业互联网建设者看来,在中国制造业企业普遍处于工业2.0阶段的环境中,许多中小企业的设备都无法联网,生产计划还在用纸笔记录,大量的设备处于哑设备状态,让它们登陆云端协同共享是没有意义的。于是,航天科工内部开展起“三哑”(哑设备、哑岗位、哑企业)改造,整合了全国很多顶尖企业和研究机构,能力水平能够轻松改造出一间智能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不断开放,“人人皆可制造”也有望成为现实,“个人提出需求,或者设计图,这边的平台负责将它变成现实”。

    高红卫说,工业互联网上的每家企业,哪怕是小微企业,只要拥有超一流的创意,都有可能通过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的方式生产出超一流的产品。

    本报成都6月15日电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