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青创家-- >> KAB
APP下载

一个人一支笔写一本杂志,坚持32年,他是永远的“童话大王”!

发布时间:2017-04-20 09:52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创业智库

  今年1月6日,“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父亲郑洪升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郑渊洁当年写《童话大王》,每天都能收到大量小读者给他写的信,以至于北京市邮政局都专门给他开了个信箱,编号7801。

  最多的时候,每天的小读者来信数以千计,郑渊洁不得不聘请了四位助理帮他拆信和归纳。信件繁多,但小读者的每一封来信郑渊洁都视为珍宝,一封都舍不得丢弃。

  但是,随着来信越来越多,郑渊洁也发愁了,这些信该怎么处理?扔是不可能的,但家里又放不下,怎么办?

  想来想去,郑渊洁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买几套房子,给这些信件“住”!

  当时,郑渊洁已经是中国最有名、最赚钱的作家,80年代就能一口气买两台大哥大,写作用万宝龙钢笔,穿的是500元一双的袜子(当时人均月工资一两百元)。

  所以,有钱就是任性,郑渊洁一口气在北京买了10套房子,当时北京的房价是多少?每平米1400元!

  本来以为这只是个段子,但前几天郑渊洁却在采访中大方地承认了:“当时也不知道互联网发展那么快,手写的信会变少,我当时预见的是信会越来越多,所以就买了10套。

  不过,郑渊洁的厉害之处,可不仅仅是买房子,作为影响了一代人的“童话大王”,他的文字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1、1985年,他创办了《童话大王》杂志,一个人写到了现在。没错,一本杂志,整整32年,里面的所有文章都是他写的,除了有三四年时间放的是旧作,其余时间都是一直更新。

  2、自2006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创立以来,连续11年榜上有名,而且从2007年之后,从来没有跌出过前三名,2017年还以3000万版税收入第三次登顶。

  3、他的儿子郑亚旗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郑渊洁把儿子留在家里,自己来教育,但儿子长大后照样有出息,把老爸的作品销量,从年100万册运作到2600万册。

  可以说,在过去30年间,郑渊洁以自己的文字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影响了整个中国的80后、90后,现在甚至00后、10后都还在看他的作品。

  童话大王,这一名称对于郑渊洁来说,当之无愧。

  小学肄业

  入伍后却修起了歼6

  郑渊洁,1955年生于河北一个军官家庭,父亲是军人,曾经做过马克思哲学教员,祖父和外祖父都是中医。

  郑渊洁童年骑车照

  郑渊洁从小就爱看书,而且很早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思维想象力,酷爱张天翼的童话《大林和小林》。

  然而,郑渊洁小学四年级时,文革爆发了,由于郑渊洁的出身不好,祖父和外祖父都是中医,自然就受到了影响,只能跟着父母下放到河南遂平县五七干校,后来上了干校的子弟学校,但很快被开除了。

  怎么被开除的?老师当时出了一篇作文题《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郑渊洁写的却是《早起的虫子被鸟吃》,老师很生气,于是惩罚他在全班高呼一百遍——我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

  郑渊洁不堪受辱,就引爆了藏在身上的拉炮,把老师吓得不轻。

  多年以后,郑渊洁还拿这件事开玩笑:我觉得,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自杀性爆炸,第一次是董存瑞。

  因为这件事,郑渊洁被学校开除,他的学历也永远停留在“小学肄业”。之后,他就待在家里,父亲教他读《共产党宣言》,就靠这本书认了一些字。

  15岁那年,郑渊洁跑去当兵,当兵前还要考试,从而决定你适合做些什么工作。虽然郑渊洁是“家里蹲”,但是考试一点也不差,数理化考试三科拿了98分的平均分,于是就被分配去当了一名飞机维修师。

  于是,从1970年到1976年,郑渊洁整整修了6年飞机,修的还是空军的主力战机歼6战机。

  后来,郑渊洁回忆,本来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不过最后只能修飞机,不过能够天天接触到飞机,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不过,郑渊洁一直没有放下自己的飞行员之梦,他也把这个梦想投射在自己的作品里——他笔下最有名的角色之一老鼠舒克,就是一个飞行员。

  从看水泵的工人到童话大王

  这里面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军队退伍之后,郑渊洁回到北京,在一间仪器厂当工人,主要工作就是看水泵。那么,郑渊洁是怎么开始写作的?

  当时,郑渊洁谈了个女朋友,因为郑渊洁小学都没毕业,女方家长就要求郑渊洁去考大学,但郑渊洁觉得自己考试是弱项,参加高考就是自取其辱,死活不答应。因此,女朋友也在父母的压力下和郑渊洁分手了。

  苦闷之下,郑渊洁就开始写作,至于为什么写童话,郑渊洁的解释是“我是懦夫,不敢像刘胡兰那样为改变世界献身,就通过写童话逃避现实。”。

  从1977年开始,郑渊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起初还写点诗歌,后来专门写童话。这样写了几年,到了1984年,郑渊洁已经小有名气,已经有媒体叫他“童话大王”。

  当时,他已经娶妻生子,一家三口住在工厂的筒子楼里,楼道里架满了大家做饭用的煤气灶。郑渊洁后来回忆:

  “郑亚旗第一次走路,蹒跚前行的时候,我就站在他的后面,担心他。我自己当工人住筒子楼的时候没感觉,但是当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楼道里学走路,两边都是高压锅,‘滋滋滋’冒着气,跟炸弹似的,我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爸爸,我想改变。”

  为了给儿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郑渊洁更加努力地进行文学创作,最多时曾经同时在7份报刊上开设童话连载,但即便如此,郑渊洁的稿费还是没多多少,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郑渊洁和儿子郑亚旗

  恰好这时候,有个编辑私下告诉郑渊洁,他们的杂志刊登了郑渊洁的长篇童话之后,当月的刊印数增加了10万册!

  本着多劳多得的原则,郑渊洁跑去跟杂志主编要求加稿费,要求也不过分,就是从千字2元提升到千字2元1毛。

  结果,就这1毛钱的事,主编不但没同意,还一句话气得郑渊洁说不出话来:“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是刊登你的作品导致本刊印数上升,就不能是其他人写得好?”

  一怒之下,郑渊洁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办一本杂志,专门刊登我自己的作品!

  一个人写完整本杂志的内容,别说当时,就是现在,不少自媒体人运营自己的公众号,每天写个一两千字就已经苦不堪言,更何况30年前只靠自己一支笔的郑渊洁?

  虽然郑渊洁有这想法,但还是有点迟疑,直到1985年的春节。

  当时,郑渊洁带着儿子回老家太原过春节,在火车上有一个香港人拿着一碗方便面在泡着吃,两父子都看傻了眼。郑亚旗问郑渊洁,这是什么啊?郑渊洁说,我也不知道,给你问问。

  于是,郑渊洁就去问那香港人这是什么,香港人说,这是公仔面(香港人对方便面的称呼),还说只有在香港才有得卖。郑亚旗就对爸爸说要吃公仔面,而当时郑渊洁的稿费是不可能去香港的。

  这件事情刺激了郑渊洁,也让他立下决心办一份属于自己的杂志,目的也很简单,多赚钱,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4点半起床写作

  一写就是27年

  1985年5月10日,这本只刊登郑渊洁一个人的作品的杂志终于出刊了,名字叫做《童话大王》,第一期刊登的是郑渊洁《牛魔王新传》等几篇中篇童话,很快就被一扫而光。

  为了跟上出版进度,郑渊洁每天早上4点半就起来写作,久坐很辛苦,但又没钱买舒服的座椅,太太就买回大片的海绵,用剪子铰成指甲盖大小的碎片,找两个面口袋填进去,一横一竖地固定在靠背椅上,让郑渊洁坐上去能够舒服点

  儿子郑亚旗后来回忆:

  很多采访问我一提到老郑,第一反应是什么。我的第一反应其实是“勤奋”两个字,从我有记忆开始,一睁开眼的第一画面大部分是郑渊洁坐在书桌前写作。

  直到我二十几岁时有一次和他出差住在同一个房间,早上5点我醒来,看到他已经坐在桌前开始写博客。我瞬间感觉穿越了。

  郑亚旗甚至还说,小时候拉着爸爸的手过马路,他都能感觉爸爸手上被笔磨出的茧。

  而郑渊洁回忆,《童话大王》问世后第二年,他到庐山参加会议。在当天出席会议的几十个人中,郑渊洁的文化程度是最低的,于是当时有一位大学教授,打着官腔当众嘲笑:“咱们这儿有人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想独自写一本月刊,如果他能够写两年,我就把名字倒着写。” 

  虽然被人当众羞辱,弄得灰头土脸,但是郑渊洁并没有与人争辩什么,而是默默地发誓,我要写给你看。于是郑渊洁将憋着的怒气,化作创作的勇气,隐居家里,潜心写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再加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郑渊洁的童话作品很快就脱颖而出,不到两年时间,郑渊洁的《童话大王》月刊印数就达到了百万册!而郑渊洁独自一人写《童话大王》,一写就是27年!

  一个人写一本杂志,这种大胆的做法,更是让郑渊洁获封“自媒体鼻祖”的称号。

  为什么郑渊洁的童话如此受欢迎?

  郑渊洁被称为“童话大王”,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想象力丰富,最重要的是,是站在儿童的视觉去观察这个世界,并说出孩子们的心声。

  在郑渊洁笔下,“成绩好坏无关个人品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可以心地善良;成绩好的学生也可能虚伪善变。

  在郑渊洁笔下,“出身不代表一切”,人见人骂的老鼠、大灰狼反而成了主角,勇敢善良;而兔子反而是奸诈狡猾的代名词。

  在郑渊洁笔下,主人公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和罗克,大多勇敢,甚至有些叛逆,不走寻常路。

  有人评价他的作品是:在“万物皆有灵”的童话世界里,压抑、愤怒的种子开出恣意怒放的自由之花。

  这样的作品自然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从1985年以来,定价两毛八分钱的《童话大王》开始陪伴许多读者一起成长。至今共出刊416期,总发行量超过1.9亿册。

  在2011年联合国评出的世界十大图书中,郑渊洁的《皮皮鲁总动员》和《哈利波特》并列全球第四名

  郑渊洁和自己写过的书

  不让孩子读书

  自己在家教儿子

  说起郑渊洁,他对儿子郑亚旗的教育是不得不说的,因为郑亚旗小学毕业后,他就让儿子退学,自己在家教育儿子。

  据说,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就被老师训斥学生时用的“没出息、屁”等字眼惊到了,回家跟郑渊洁一说,郑渊洁同样吓一跳,却也无能无力,只能给儿子出一些馊主意。

  譬如,郑渊洁总会教唆儿子,让他考试时自己算好,故意考个60几分,拉拉班里后腿什么的。

  又譬如,郑渊洁想带儿子去买电脑,但是儿子要上课,他就向老师请假,说要带儿子去看牙,结果一出门两父子就左转去了电脑城。

  到了中学,郑渊洁本来想让儿子继续读下去,但发现中学的老师骂人骂得更凶,郑渊洁立马拍板:回家,我教你。

  他自己给儿子编撰了教材,如把中国的刑法的419项罪名编成了419个童话故事等。每天下午,他给上三节课,傍晚,就带他到河边去散步,和他讨论电视上或书里各种不同的话题。

  3年之后,郑亚旗学完了本应在中学六年学完的课程,从这所特殊的“家庭学校”毕业了。

  等到儿子18岁了,郑渊洁前脚送了他一辆奥迪车作“成人礼”,后脚就“把他赶出家门”,让他自己独立在外生存。

  因为只有小学文凭,郑亚旗找不到工作,甚至要开着奥迪车去超市当搬运,专门搬鸡蛋。

  但郑亚旗还是有实力的,在外闯荡了几年,他觉得父亲的童话品牌不加以运营就被遗忘,就开始了对郑渊洁童话进行IP化运作。

  在他的深度开发下,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等先后被打造成一系列衍生品,年收入达1.5亿元,就连郑渊洁也不得不感叹,“是儿子让我变成了富一代”。

  有人说,郑渊洁把孩子留在家里,这是不可复制的,平常人家哪里有这样的资本?

  对此,郑亚旗却有点哭笑不得:怎么大家都只看到父亲不让我上学,却没看到父亲向我倾注的关注和心血?没见到我父亲以身作则,用勤奋地写作来给我做榜样?

  有读者就在知乎上如此评论:

  家庭教育方法教育观不说,我觉得他真正了不起之处在于,作为父亲不断努力事业想办法进取让儿子可以肆无忌惮有恃无恐的追求自己想追求,愿意去做的事,不求儿子有多大出息,也不求孩子接班,只是真诚的力所能及的鼓励儿子做自己想做的事,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支持,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反正老爹给你撑着,喜欢做模型?买!喜欢编程?买!啥都不想学?那也无所谓!

  光是这点就足够所有成年人学习了。

  现实中绝大部分父亲其实刚好反过来,往往是父亲在自己的岗位和事业上消极怠工,觉得这辈子也就这样,从来就没想过改变和进取,把所有期望都放小孩身上,最需要的是让小孩能获得世俗的成功,继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把育儿当做生意来经营了。

  来源:创业智库(ID:cyzk88)

  作者:唐一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