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青创家-- >> 媒体聚焦
APP下载

研究生“猪倌”回乡创业带动致富

发布时间:2017-04-01 09:39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宇

郑培坤介绍自己的养猪经验。周雅萌 摄

  郑培坤介绍自己的养猪经验。周雅萌 摄

  人民网岑巩3月31日电 “能让家乡人过的更好,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说起回到家乡的初衷时,郑培坤微笑着说:家是游子的根,能为家乡谋福利是最幸福的事。

  2005年,郑培坤在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后又为该校在读研究生。毕业后,郑培坤先在外企做了2年畜牧兽医工作,之后在湖北发展生猪养殖产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郑培坤把养殖做的风生水起,那时候的他年收入超过百万。然而2012年的一次经历让风头正盛的郑培坤不顾妻子反对,放弃一切,回到自己的家乡贵州岑巩发展生猪养殖产业。

  力排众议 返乡创业立场坚定

  2012年春节,郑培坤携妻儿回到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探望父母。回乡后他发现,因为没有产业,家乡大部分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村庄的只有老人和小孩,导致大量的土地都荒废一旁,曾经热闹的乡村现在连过年显得冷冷清清。此情此景,郑培坤觉得非常心酸,他多想能为家乡做点什么。经过再三考虑,郑培坤打算把自己在湖北的事业迁移过来,就在家乡发展养殖,让乡亲们不用外出打工就能挣到钱。

  说干就干,春节过后,郑培坤处理了在湖北的事业之后,2013年就自己在家乡的塔山村桃树湾租了20余亩土地,兴建了年出栏5000头的标准化养猪场,当年 7月,他就从武汉中粮集团引进种猪140头。

  “始终是自家人,当地政府给了我很多帮助。”在养猪场建成使用之时,郑培坤就遇到了道路不通、资金周转不过来等难题,这时,岑巩县政府主动出面协调,县联社决定贷给郑培坤50万元作为周转资金,而政府也出钱为养猪场修了一条通往主干道的水泥路,这一举动让郑培坤感受了来自家乡的关怀及归属感,更让他坚定了要为家乡做贡献的想法。

  开始时很多人都不看好郑培坤的养猪场,别的养猪场的猪一般五个月就出栏,而他的猪则要养七个月,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他自己还在坚持着。直到2014年6月,郑培坤养殖的第一批生猪开始出栏上市,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郑培坤的猪销量出奇的好,价格上也比一般的生猪每斤要高0.2-0.5元。后来他说,我只是多养了两个月,但是这样做肉质就提高了不少,得到了消费者的口碑,而且价格也高了一些,我也不见的会亏损。就此郑培坤的资金也开始回笼,还及时还了贷款,成了该县最守信誉的客户。当地群众也开始理解了他,加入到他的创业致富队伍中来,妻子也带着小孩从武汉来到了他的身边。

  带头创业 产业帮扶脱贫致富

  “现在养猪场一年生猪出栏5000余头,年产值1500万左右。”郑培坤说,随着乡亲们的支持和理解,郑培坤的养猪场越做越大。2014年,郑培坤将自己的公司更名为岑巩县双农牧业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80万元,总投资400余万元,主要从事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和技术服务。此外,公司还带动农户玉米、南瓜种植270余亩,保价收购农户玉米、南瓜等饲料作物300余吨,惠及3个自然村100余户,户均直接增收4000多元,在郑培坤的带动下,他所在的塔山村现在90%以上的年轻人不再选择外出务工,也跟着发展起产业致富。

  同时,郑培坤还结对帮扶村里有劳动能力和愿意从事产业发展的贫困户,为其提供猪苗20头、饲料以及防疫技术,猪苗和饲料按成本价供给,技术免费提供,达到平均每户一年可增加8000余元的收入。除此以外,郑培坤还免费为周围其他类型的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把自己的全部都贡献给家乡的发展。

  2016年,郑培坤与周围五个贫困村一起投资组建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兴建年出栏10000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500万元,年利润250-300万元。每个党建联社贫困村每年可实现30-40万元的股份分红,预计2018可实现产业脱贫240余户1200余人,五个贫困村真正脱贫。

  从2016年起,郑培坤先后成为岑巩县政协委员、岑巩县养猪协会会长、塔山村扶贫专职副书记、黔东南州人大代表等职务。虽然取得这些成绩,但郑培坤并没有骄傲,他告诉记者:以后我还会继续帮助更多人发展养殖产业,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王钦 实习生李宇)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