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青创家-- >> KAB
APP下载

从技术型理工男到管理型领导者,王晓鹏打造虹膜识别的“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7-03-27 10:14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王景烁

  28岁的时候,王晓鹏一度想看看自己在35岁前能不能闯出名堂。

  彼时,这位巴斯大学的博士后,作为一名图像专家,正在英国壳牌公司上游研发总部从事地球勘探,年薪已近百万人民币。偶然回国,看到北京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随后决定卖掉全部家当,坐上了回国的班机。

  7年过去,“把虹膜识别技术带回中国”的梦想早已从商业计划书里照进了现实:王晓鹏创建的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EyeSmart Technology Ltd)现拥有60多项国内外专利,生产的虹膜识别系统已运用于部队、高校、银行以及煤矿等领域,成了国内虹膜识别行业的“领头羊”。

  他还颠覆性地将专用虹膜摄像头和手机自拍摄像头合二为一,打破了虹膜设备移动化的固有瓶颈。降低核心硬件体积和成本的同时,又在国内创立了2家分公司。去年,释码大华的技术产品以排名第一的算法方案被印度政府 “相中”,应用于12亿公民身份识别工程AADHAAR虹膜身份认证系统,中国技术一时扬名班加罗尔。

  谈及现在,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级特聘专家”“北京市海聚人才”等头衔的王晓鹏却觉得“只是开了个好头儿”。他坦言:“公司目前稳步成长,机会很多,但不能没有危机感。发展越快越需要‘自省’意识。”

  “80后”的王晓鹏曾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1999年,他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在当时,“创业”一词还很生僻,优秀的学生似乎人人都“手握红宝书怀揣留学梦”。本科毕业之后,王晓鹏拿到了英国ORS全额奖学金进入巴斯大学深造。

  他将职业目标定为“技术领域的专家”。进入信号与图像处理核心实验室后,仅仅3年,王晓鹏就完成了硕博连读,不满25岁便拿到博士学位。此后,又接连就职于世界知名半导体公司ARM英国剑桥总部和英国皇家壳牌石油公司。

  2008年北京奥运会,王晓鹏作为图像处理专家顾问回国负责奥运会高清转播。出国8年,北京的飞速发展让他看到中国的巨变,各种优惠政策、创业创新平台都在“刺激”他创业的那根“神经”。

  “这是最好的时机!”王晓鹏想到了自己一直未放弃研究的虹膜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本身就是与人相关的技术,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信息化、互联网、信用体系都处在高速发达的阶段,虹膜识别技术作为一项高安全级别的验证手段,一定会有它潜在的市场与核心价值。”王晓鹏说。

  在和合伙人徐鹤菲深谈后,两人用一个周末就搞定了商业计划书。王晓鹏随即卖掉在英国的所有家当,2009年的平安夜,结束最后一天工作,他启程回国了。

  不出意料,辞职的决定在当时引发了很多不解。父母希望他能按部就班地在技术路线上走得长远,拿着高薪过安稳的生活;英国的同事也想不通,壳牌公司每年在全球招的人数屈指可数,能挤进来的都是千分之一的佼佼者,王晓鹏为什么偏偏要走出去?

  “2007年,我的年薪大约是6、7万英镑,换算成人民币也将近100万,每天下午5点准时下班,之后就去打球、钓鱼、划船、开车穿越苏格兰高地的原始森林。”但王晓鹏却不喜欢这份“一眼望得到头”的清闲,骨子里的“不安分”促使他决定回国“折腾”一番。

  2010年夏天,成立之初的释码大华拿到了某国有银行的第一笔订单。在当时,公司团队还不到10个人,为了完成任务,王晓鹏和团队没日没夜地加班,晚上就在办公室里打地铺。一个月后,虹膜识别系统如期安装成功,这让他感觉到“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

  这家主要从事虹膜生物识别算法、软件、产品、虹膜大数据平台的研发及虹膜芯片设计的公司,创立之初的想法是“至少把国外有的也在中国实现”。他们逐渐与国内的公安系统、银行和机场建立了合作。

  作为一个留英归国的中国人,王晓鹏期望虹膜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土壤上不再陌生。

  为了这个目标,他和团队先是将虹膜识别设备的体积由“字典”微型化到“绿豆”,价格从几十万元降到几万、几百元再到零成本;虹膜采集镜头的识别距离也不断拉长,截至目前,释码大华的虹膜采集镜头能够根据用户身高自动进行角度旋转,最远精确虹膜成像距离达15米,只要对准镜头瞟一眼就能完成采集。

  而王晓鹏更希望的,是这项技术能够从电影里的“黑科技”走下神坛,进入寻常百姓家。“我从来没把虹膜识别定义成一个‘高大上’的东西,它和其他的人工智能技术一样,迟早要进入社会,服务于个体。”

  今年“3·15”晚会的消费预警环节,主持人在现场将照片“P图”“换脸”,竟然轻易就通过了人脸识别系统。这让不少人都被“吓出一身冷汗”。王晓鹏觉得,这正是虹膜识别技术区别于其他种类识别技术的所在:虹膜识别是利用人眼瞳孔天然自由缩放的生物特性,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活体检测。

  “中国的人很多,目前确保个人财务通用的是密码、钥匙、卡片,这些实际上都是弱认证体系,轻易就能被模仿。”王晓鹏认为,中国在未来进入诚信社会的过程中,更需要虹膜识别的强身份认证技术,对公民的身份核实提供线上、线下便利有效的方案和服务。

  “在一些特殊的单位或部门,加密文件可能需要定期更换密码,现在很普遍的情况是这些密码很复杂,更换又频繁,很多人根本记不住只好抄下来贴在电脑上,很容易被盗或丢失,这层加密几乎可以说是形同虚设。”他举例,再比如社保骗保的查证和养老保险认领,“在拿出身份证的同时还需要证明‘你是你’,一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不久的将来实际都可以刷刷眼睛足不出户地办妥。”

  在王晓鹏看来,未来两三年,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的虹膜识别技术,实际上可以运用在金融、教育、公安、社保、医疗、扶贫等很多行业和领域。

  身为创始人,在创业的最初阶段,曾经年薪百万的王晓鹏没给自己发一分钱工资。没出产品之前,他也曾用在英国赚来的第一桶金“自掏腰包”维持公司运转。撑过了最初的探索阶段,越来越多的知名投资人和产业投资机构开始自发找上了门。

  打造一项“硬”技术,要面临的质疑自然不少:回国初期,在推广虹膜识别技术时他们还曾被人发问“是否在卖面膜”;2011年,团队的虹膜采集镜头只能捕捉约1米内的人眼数据,王晓鹏彼时设想长达6米的采集范围如今已成了现实,尽管国内专家也一度认为这并不可行。

  “创业的人很多,在这条路上走不下去的人也很多。”王晓鹏认为他的团队能够在大浪淘沙般的创业浪潮里“稳扎稳打”的重要原因,是对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的重视。“这是一个科技公司有能力跟资本和巨头企业谈合作的基础和价值。”

  由手握百万年薪的“金饭碗”的技术专家转变成一位从零起步的国内创业者,王晓鹏觉得自己实现了从一颗“螺丝钉”到找到人生价值的真正转变。

  “大家以前觉得虹膜识别是‘黑科技’,现在它更像是我们从国外带回来的一颗种子,在团队的培养下有了多样化的基因,长成了不同的产品,在社会中被放大。很多人从‘不知道’变成了‘理解’、‘接受’和‘使用’,到未来也许还会变得‘不可或缺’。”他说。

  从单纯钻研技术到下海创业,切换自如的王晓鹏认为这两者有着本质上的相同:做学术和创业都需要对技术研发保持严谨的态度。“在虹膜识别这个领域,我们也许阶段性地跑在了行业的前面,但是技术的优化,产品的升级,用户体验的完善,市场的开拓,这些都需要无时无刻去思考。”

  几年的经历也让他从一个“技术型理工男”转变成为管理型的领导者。至于更喜欢和适应自己的哪个身份?王晓鹏笑着反问:“不能做一个技术型的管理者吗?”

   一问一答”

  1、你觉得你身上最明显的创业特质是什么?

  果断、耐力、一路运气、贵人相助。

  2 从想法萌生到施行,创业者做好什么准备可以开始创业?

  找准市场定位和切入点,有强有力的团队保证落地。

  3、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做合伙人?

  相同价值观,互补的能力,好的沟通习惯,以及强执行力。

  4、遇到跟合伙人或下属意见不统一时你会怎么办?

  首先判断大家是否站在同一个高度看问题,如果是,要听取各方的意见,做合理判断,下定结论;如果不是,我善于坚持自己的想法,尽快决策,机会是有成本的。

  5、你创业中最痛苦的时刻?

  创业多数是一个孤独的状态,尤其在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开拓期,就像自己和自己赛跑,是自己给自己指引方向。

  6、创业成功需要什么?

  最重要的是坚持和执行。

  7、你想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说什么?

  技术创新的创业类型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产品的核心价值,有门槛的产品才能避免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超越。

  8、如果能重返过去,你想对刚刚创业的自己说什么?

  市场和机会都转瞬即逝,善于抓住才会更快成长。尽管创业路遥远又艰辛,但重来一遍我还会这样选。

  来源:中青报·中青在线

  作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景烁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