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青创家-- >> 媒体聚焦
APP下载

俞敏洪、雷军、杨元庆.....关于创业与经济发展他们提了这些建议

发布时间:2017-03-08 09:11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KAB创业俱乐部

    

    俞敏洪认为经过去年的一轮挣扎,许多年轻人也尝到了“创业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味道。俞敏洪对当前年轻人的盲目创业表示担忧,但同时认为2017年也到了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性时代。

    俞敏洪认为创业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第一个基本条件,是你要对创业的商业模式有基本了解,对它的前景要想透。

    第二个,就是要有一定的技术和知识壁垒。至少整个团队加起来以后,是能够产生某种壁垒效应的,而不从众盲目追寻热点。

    第三个条件就是团队本身的个性尤为重要,主创人必须相对成熟,而不是那种比较极端或者比较理想化的。

    俞敏洪表示,把上述这些东西弄清楚后再去考虑创业,俞敏洪还建议,政府应为创业者提供“政策上的便捷”,以及创业手续上的简洁,如果能够再提供一定的创新空间的支持将会更好。从民间角度讲,最重要的还是民间的融资渠道,这样的基金运作模式必须成熟。他说:“我觉得这两点做好了,创业的大局基本上就可以不错了。”

    李稻葵: 中国实体经济处于阵痛期

    全国政协委员、知名经济学家李稻葵在参加3月3日晚的《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时表示,中国实体经济处于阵痛期。

    他说,这个阵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消费结构已经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倾向由纯实体逐渐转移到非实体、非物质,如互联网和旅游,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发展下去;

    二、实体经济面临重组,中国的很多产业都十分分散,未来必须经历一个痛苦的合并,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过程;

    三、科技让实体经济洗牌。针对实体企业如何走出阵痛期,李稻葵在沙龙上还提出了建议,他说,首先要降税,其次是中央适当分权给地方,增加给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让地方政府有力补贴当地民营企业,当然地方政府也要保证当地民营投资的增速回升。

    左宗申:建议政府拿出更多优惠来留住中国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宗申产业集团董事长左宗申说,世界经济格局在发生变化,反全球化和全球化正在较量,谁胜谁负还说不准。美国推出了美国优先,会吸引很多中高端产业去美国落地。他建议政府拿出更多优惠来留住中国企业。

    “以我们为例,如果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高关税,就被迫要在美国建厂。目前美国的税收和优惠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力度最大的。美国的土地基本是不要钱的,美国没有增值税,只有所得税。去美国建厂只收10%的所得税。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如何面对企业的减负。去年营改增,政府拿了5000亿出来,但真正落到制造业头上的,我算了一笔账,只拿到了0.04%,大量的优惠到了流通领域,制造业没有实实在在享受到优惠政策。再加上繁多的收费,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要取消35项,可想而知以前是有多少费。例如我们在重庆的公司总部,要发7亿多工资,其中有2亿都是费。比如,企业要给残疾人交一笔费,公积金要交一笔费等等。有很多收费是极不合理的,企业的费的负担是非常重的。建议政府在制造业加大减负。”

    曹德旺: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困难的最好措施是免税

    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7日在经济组联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困难,最好的措施是给小微企业免税,而非减税。经他调查,基层机关对小微企业收税要付出的成本很高,每收100万的税要出80万成本。

    曹德旺说,很多小微企业并不具备贷款条件,因为银行贷款需要五个必备条件:一是可行研究;二是自有资本到位;三是项目必须政府支持或者批准;四是抵押担保手续完整;五是项目经理没有不良记录。

    雷军:创业的核心是要做好准备,年轻人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向今年两会提交了三项建议,分别是“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新零售’激发实体经济新动能”,以及“抓住‘一带一路’历史机遇、有效推动中国科技企业出海”。

    雷军认为衣食无忧、富豪的生活是没办法再创业的,他觉得富二代创业很容易失败。他说:“所以我开始做小米的时候,我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创业者,跟20、30多岁的创业者一样,他们什么生活状态我就是什么生活状态,他们什么工作状态我就什么工作状态,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功。我觉得就是在我们这种创业精神影响下,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小米。”

    杨元庆:增强实体经济新动能,拓展实体经济新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感受到“脱实向虚”是当下中国经济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杨元庆认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的领域仍是资金投入的热点。结合其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他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第二,大力改善金融服务,引导资金更多进入实体经济。

    第三,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实体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杨元庆称,我们必须练好内功,降成本、挤泡沫,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锻造出一批真正有实力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惟其如此,中国才有望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博弈期,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引领者。

    潘刚:振兴实体经济,方式资本冲击

    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表示,应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明确对资本市场并购事件的监管原则,同时加强监管联动,加大对资本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

    尤其对于农业、食品等抵御资本冲击能力较差的民生行业,潘刚认为,要设置资本进入的审批制度,防止在不对等、不公平的规则下资本对实体企业的冲击;通过合理的机制,引导资本恪守本分与经济发展规律,做资本市场的价值挖掘者、发现者和引领者,同时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积极力量。

    综合整理自虎嗅网、创业邦、IT之家、财经网、中国矿业报、网易财经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