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青创家-- >> 头条
APP下载

当前尤须培育技术驱动型创新企业

发布时间:2016-09-08 10:14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章玉贵

  中国要避免经济长期在类似“庞氏增长”陷阱中徘徊,亟需破解制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约束瓶颈,降低民营资本参与产业发展的准入门槛,切实支持有条件的民营资本进入能源、金融、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要培育一大批技术驱动型创新企业,结合大批陆续从海外归来创业的高端人力资本,以开启中国经济的下一个新增长周期。

  资金为何不愿进入

  实体经济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已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9710亿元,加上8月份发行的8394亿元地方债,今年前8个月地方债发行规模近5万亿元,显示债务安排依然是各级各地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由于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低于融资成本,造成经济系统开始出现令人担忧的“庞氏增长”现象。其中,M1与M2增速之间出现的剪刀差、一二线城市高企难下的房地产价格与交投的持续火热,以及“资产荒”等,均是当前形势下经济运行出现“庞氏增长”的相关表现。至于海外投资的超高速度增长,其实既有中国企业寻求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力的内生性原因,也有国内投资回报呈现边际递减的相关倒逼因素。

  对宏观决策者而言,他们关注的不仅是中短期经济数据的变化,更关注的是整个经济肌体的结构性风险乃至系统性风险,包括已经处于高危状态的房地产业、货币政策投放之于实体经济发展边际作用的递减,以及有可能触发信用危机的债务风险,等等;同时,还特别留意经济结构发生的趋势性变化,亦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效应的陆续表达;而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还得关注中国在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变迁中可能遭遇的不确定性政策风险,包括在利率与汇率政策方面可能面临的冲击以及国际金融资本对中国经济的打压。

  对微观决策者而言,由于他们与市场异常贴近,是最有经济浸润感与市场感知力的群体,往往更能敏感嗅出市场与消费者对技术、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要求,因而他们是中国经济转型大戏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只是任何微观市场主体都有其行为短视的一面,这就需要充分的信息与准确的数据,以利于他们理性决策。由于中国经济与技术结构实在太过复杂,以至于要观察中国经济必须要有多维视角。环视当前中国,既有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技术存在,也有在量子通信、激光、超级计算机等领域的世界领先技术,还有已经产业化应用的高铁、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高压输电、无人机等,更有已经严重过剩的钢铁、煤炭、平板玻璃、水泥等痛苦性的产业存在。因此,推动中国经济转型,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等,必须针对各地和各行业的具体情况,给出切实可行的转型清单并予以执行,而非全国性的一刀切。

  新技术产业发展潜力大

  从微观市场主体来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中国经济转型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以沪深两市的近3000家上市公司而言,尽管以纺织、机械、家电为代表的“旧经济”出现平均业绩负增长,尽管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负债重、盈利能力低等问题,但生物医药、电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性增长,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快速增长,智能手机的发展出现喜人局面。此外,可以说,部分成长性上市公司的良好业绩表现,正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新苗不断涌现的市场反映。

  事实上,有外媒已经关注到中国在某些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发展潜力,认为中国在无人机、电动汽车、数据挖掘和智能手机等领域已经大大缩小甚至赶上了美国的水平。有市场人士预测,电动车革命将在中国全面展开,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将登上行业之巅。在数据挖掘领域,由于中国的数据源实在太丰富,结合资本和技术,加上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使得中国在此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这里不能不提华为,这是中国经济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重要符号。华为不仅营收和利润高速增长,更在研发投入方面持续大手笔。今年上半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2455亿元,同比增长40%。在研发投入方面,2015年,华为将销售收入的15%投入研发,达人民币596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华为每年的研发经费将逐步提升到100亿美元至200亿美元。在7月20日公布的《财富》2016世界500强排行榜上,华为的排名较上年提升了99名,已上升为第129位。华为不仅早已超越曾经的偶像——爱立信,如今正将超越目标锁定为思科。在智能手机领域,预计华为超越三星已是指日可待,甚至有可能在未来五年里超越苹果。显然,与那些拼命拿地的房地产企业相比,华为所代表的是中国在“明日世界”里为中国夺取产业控制力的超级企业,中国当前最缺的,就是这类真正以技术驱动企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

  下一个新增长周期

  值得期待

  尽管中国经济要实现整体性战略转型至少还需要两个五年的发展规划,尽管正在全面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有诸多重要约束条件需要破解,但中国经济在某些领域的新陈代谢趋势已经相当明显,一些前沿科技领域的产业发展值得期待,新的商业模式结合大批陆续从海外归来创业的高端人力资本,有可能形成中国经济在下一个五年开启新增长周期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经济转型当然离不开降低民营资本参与产业发展的准入门槛,必须切实支持有条件的民营资本进入能源、金融、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转型更离不开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必须以前瞻性的技术投入和高质量的技术改造引领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从战略的高度培育支撑中国经济下一个繁荣周期的产业群。比如着力提升金融市场活力、提升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等专业服务能力,强化金融服务、技术供给和运营管理功能,特别是管理全球供应链的能力,加大对航空航天、海洋、生物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下一代互联网等战略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投资,突破核心技术瓶颈,进一步优化产业配套环境等等,以早日形成能支撑中国经济下一个增长周期的高端产业群。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