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中青创家-- >> 头条
APP下载

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怎么建?

发布时间:2016-08-17 11:27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盛正挺 张素圈 何帆燕 李欣 梁志毅

  原标题: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怎么建?

  各方代表齐聚一堂为丹灶发展出谋划策。

  “在深圳等都市型创新区域之外,是不是有一些人喜欢在丹灶这种生态环境优美、生活成本低的区域创新创业?在佛山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过程中,丹灶能够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在广佛区域制造业发展中,丹灶能做些什么?”16日下午,“南方报业创新驱动发展观察团丹灶行座谈会”在力合星空728创域召开。观察团专家刚一落座,丹灶镇镇长张应统就抛出了一系列疑问,向专家请教。 8月10日至16日,由丹灶镇政府与南方日报共同主办的“南方报业创新驱动发展观察团丹灶行”在南海西部掀起一场创新的“头脑风暴”,观察团走访了丹灶知名企业、孵化器、重大平台等创新研发的第一现场,探寻创新密码,探讨丹灶建设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的路径。

  日系汽配产业集群带来了什么创新机遇?

  “你们为何选择落户丹灶?产品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如何?”16日上午,创新驱动发展观察团走进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专家对这家自主研制氢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兴趣浓厚,连连发问。

  广顺集团总裁吴全表示,企业之所以选择落户丹灶,主要因为丹灶拥有省级的日本中小企业园,集聚了一批汽配产业,日本汽配企业先进的技术环节等可为广顺提供更为优质的解决方案。

  中山大学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丘海雄认为,对于产业集群的发展,生产要素固然重要,但有一个非常重要却又往往容易被忽略的是产业配套,“一个地方的产业能不能发展得好,产业配套最重要,而且这个是政府可为的,所以这方面可能要多下功夫。”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巡视员、教授陈鸿宇也认为,未来丹灶还需要在城市空间结构建设上做到“小而美”,只有优美的城市环境才能留住人才。“丹灶现在引进了一些日本企业,但是我今天好像没有看到一家日本料理店。要把人才引进到丹灶来,特别是一些国外的人才,我们城市配套服务一定要做好,城市不仅是一个居住地,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人才平台。”

  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撑,专家建议在目前政府财力和上级政府补贴有限的情况下,丹灶可考虑创新形式提高政府的投资回报率。

  以加速器承接珠三角制造业孵化

  “我一直在思考,以创新为主题的孵化器、加速器,未来是否应该成为丹灶发展的重点?”16日下午,丹灶镇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以及媒体人共同参与的座谈会,在丹灶最近启用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力合星空728创域举办。专家刚一落座,张应统就抛出了上述疑问,向专家请教。

  张应统说,目前一些较热门的孵化器注重APP创新创业或商业模式创新,立足丹灶,也许应该因地制宜走制造业孵化器、加速器的创新之路,特别是主题类的加速器,例如联东U谷、食品工业园、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五金产业或者机械装备工业园是否都能升级成特色产业加速器,从而承接珠三角制造业孵化和产业化加速,“这样思考的话,丹灶该如何提供好的环境,爆发出新的创新能量。”

  实际上,依托自身的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特点,丹灶近年向广州、深圳等周边地区吸收创新资源,正致力打造“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对于这一目标定位,专家表示赞同。

  “在发展思路方面要‘小而优’,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小而强’,在环境配套方面则要‘小而美’。”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巡视员、教授陈鸿宇建议,丹灶可依托园区重点走精密制造的道路。

  中山大学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丘海雄表示,丹灶推进制造业创新,要针对比较优势对症下药;也要完善园区配套设施,留住创新人才。

  企业代表也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了不少建议和诉求。佛山市森奥达科技有限公司是刚进驻728进行孵化的企业,总经理王新运反映,该公司产品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但在领取政府补贴时遇到困难。

  “这个情况你和我们经促局联系,我们有相应的政策可以解决。”张应统当即给予明确回应。

  ■专家献计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巡视员、教授陈鸿宇: 丹灶要“小而优、小而强、小而美”

  陈鸿宇建议,丹灶要“小而优、小而强、小而美”,采用具有小镇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

  丹灶本身是一个小镇,“小”就是丹灶的特色。“丹灶本身小而优,人均GDP七万多,相对于追求经济总量,更需要把人力、物力、财力,包括科技、信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起来,要做观念的创新、思想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科技的创新等。创新不是一个方面,而是需要全方位地进行创新,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适合丹灶创新小镇的道路。”陈鸿宇说。

  在发展思路方面要“小而优”,在产业发展方面则要“小而强”,要做到这点也需要持续的创新。陈鸿宇分析道,丹灶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依托园区重点走精密制造的道路,而不是跟人家比规模、比数量、比零部件的块头。“要达成小五金向精密制造的转型,要走向自动化、智能化,孵化器、加速器需要主动介入帮助这些小微企业,帮助它们优化管理,引入风投资金等。”

  针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问题,陈鸿宇十分认同现在丹灶的规划思路,但是要留住人才,他认为,丹灶还需要做到“小而美”,优美的城市环境才能留住人才。“丹灶现在引进了一些日本企业,但是我今天好像没有看到一家日本料理店。要把人才引进到丹灶来,特别是这些国外的人才,我们城市配套服务一定要做好,城市不仅是一个居住地,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人才平台。”

  华南理工大学经贸学院教授、博导谷斌: 可比拼生产、商业、服务等模式创新

  “丹灶的产业创新发展我觉得要重在小而优,而不是小而全,要把有限的优势资源用在刀刃上。”华南理工大学经贸学院教授、博导谷斌如是建言。

  调研考察中,广顺等企业普遍反映项目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缺乏资金,谷斌认为应实现创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除了政府支持,还应尝试风投、股权投资等,此外资金来源也不应该仅限于佛山当地,要“走出去”。

  另外,政府有限的资金要重点关注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机构的配套设施建设等。还要帮助持续优化创新项目。在创新协作方面,还要体现产业的聚集性,因为产业往往受地域的约束和限制,“既要体现产业本身的聚集性,同时也要体现知识生产过程的跨地域性。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整合统筹创新资源,协调和推进创新的过程。”

  对于丹灶如何打造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谷斌认为目前技术创新上,丹灶很难和大中型城市进行横向比拼,应该聚焦在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等方面创新,实现弯道超车。例如丹灶传统的五金产业应该更加关注新材料、工业设计、个性化定制和制造业与文化的融合,使传统的五金产业重点制造业领域体现出制造业的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省社科院现代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谷雨:创新既要“铺天盖地”也要“顶天立地”

  谷雨认为,五金等传统特色产业发展至今,由于遇到了技术瓶颈和天花板,未来一段时间都将是中低速增长,要发展更先进很困难,下一步高端的留下,低端的转移可能是必然趋势,腾笼换鸟,留下产业的发展空间,布局新产业。

  目前丹灶主力发展汽配、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是一个较好的方向,但未来应该考虑处理好“铺天盖地”和“顶天立地”的关系。例如选择发展汽配、新能源等产业,它的创新更多由大企业主导。丹灶做创新小镇,如果要做特色小镇,沿着过去产业集群发展思路仍然可以实现,例如引入日资汽配形成产业链,但未来依旧可能是形成与五金之都类似的集群局面。丹灶做创新小镇,还需要特别重视要有创新的明星,这一点政府需要考虑。

  而对于如何发展创新型企业,谷雨认为传统企业升级可以依托现有的五金等产业基础,梳理和培育一批新技术企业,而精密加工、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招商理念上不仅仅依靠集群招商,更应该依靠科技创新和创新招商。

  另外,丹灶也可以利用好周边城市例如广深甚至佛山周边的创新资源,包括对接高校和创新企业等,建立包括交通区位、低成本等相关的战略通道、快速通道。同时做好与周边创新的联合,例如做创新孵化器、加速器,需要注重与金融的结合,可以与广东金融高新区和广州等地联合发展。最后还应该依托丹灶的产业特点或者创新需求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同时做好人才和企业服务。

  “例如广顺的产学研合作对象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可把合作研发团队以研发院的形式或者院士工作站的形式引入丹灶,再如企业产品产业化过程中,设备采购可以享受事业单位待遇优惠等,加强服务对创新企业实行‘一企一策’。”

  中山大学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丘海雄:应走专业化精细化创新之路

  在丹灶这种小城镇推进制造业创新,要谨慎选择,针对比较优势对症下药;也要完善园区配套设施,留住创新人才。

  首先,丘海雄认为,丹灶发展制造业、新兴产业要有所选择,而不是什么都做。“政府需要从现有的产业当中去分析、挑选,发现那些最符合丹灶发展条件的产业,重点扶持。同时,一个地方的产业能不能发展好,产业配套也十分重要,政府在这方面也要多下功夫。”

  其次,要想清楚“创新”这两个字,分析清楚丹灶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对症下药。“我们选择的创新政策应该引导产业的需求,而不能照搬别人。我花了半年时间调查深圳的孵化器,他们的相关项目已经精细化了,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场地提供、咨询、招商引资到具体的项目执行。我们需要了解创新的重点,再根据我们的需要走向专业化、精细化的创新之路。”丘海雄说。

  丘海雄表示,广东的创新成效不在于基础研发,而在于庞大的制造业支撑,高度的市场化程度。“创新有很多不同的分类项目,比如激进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美国激进性创新比较多,大投入、基础好,一旦成功,赚很多钱。而德国靠庞大的制造业,虽然创新投入不是很大,但是一步步来,利用自己的制造业基础做渐进性创新。”在丘海雄看来,最适合丹灶的是渐进式创新模式。

  “所以不同的产业创新重点不一样。我们衡量创新的标准也应该不一样,中国的创新在不同产业上,创新的源起、特点、重点不一样。我们珠三角家电行业就是这样的,应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进行创新。”

  吸引创新企业的本质是吸引人才。丘海雄表示,丹灶要做好硬件和软件的配套服务,留住高层次人才,未来才大有可为。

  中大创投执行总裁韩海强:找准发力点打造一批标杆型企业

  “创新首先应该是思维方面的创新。没有传统的企业,只有传统的思维。”韩海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牵头,由上而下推动思维创新。他建议,丹灶在打造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的过程中,要找到发力点,要打造一批标杆型企业。比如,在五金制造的产业基础上,在金属热处理的科技创新方面实现突破,“如果能把金属热处理的零部件研发、生产做得非常棒,能让珠三角乃至全国企业都来采购。”

  韩海强对广顺印象深刻,他留意到企业反映的两个需求,一是缺钱,二是缺技术,企业的一些试验需到北京的一些实验室去做。“这个其实很好解决,道理很简单,产业必须和金融、科技联合,才能拿到支持和激励。”韩海强说,政府要帮助这些中小高科技企业链接这些资源,做强做大,占领市场。

  具体而言,对于企业的资金难题,可通过金融手段解决,比如说引入股权投资。而对于技术难题,则可由政府出面,成立创投基金、购买相应的设备,让企业可以用成本价实现设备的共享。“还可以跟一些国家部委共建实验室,解决企业所需。”这正是加速器发挥作用的方式之一。韩海强说,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做孵化器、加速器,丹灶政府在其中大有可为。

  而对于广受关注的“引才”“留才”问题,韩海强就建议,可以与地方高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继续人才特供。“举个例子,丹灶距离狮山大学城很近,可以通过一些政策吸引人才留在这里,没有人才,你有再好的技术也没有用。可以多花心思,看看怎么吸引人才。”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城市化研究所研究员明亮:鼓励企业自建研究院解决创新难题

  “目前,基础型研发创新和面向市场的应用型创新结合越来越紧密。”明亮认为,特别是一些战略新兴企业,如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

  这也存在一个让企业头痛的研发投入问题。对很多企业来说,巨大的前期研发投入会带来一定的负担。但另一方面,若是完全依靠高等院校完成基础研发过程,其产品输出、实现产业化又需经历一段时间。

  “这几年,深圳在科技创新制度上做了相应调整,鼓励大企业自建研究院。”明亮说,在立足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院吸纳各方创新资源,也让企业找到产学研合作的平衡点。他认为,这种方式能让企业与人才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不论对企业储备人才培养还是人才自身发展都是一种新尝试。

  而对于丹灶如何实现打造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小镇的目标,明亮则建议,政府需不断完善外部生活设施、提供配套服务等,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环境支撑。“顺德北滘几年前提出的打造广佛都市圈魅力小镇的目标,在原有产业链上做了相应地区分,并建起创新孵化载体。”他认为,这也吸引了更多创新要素聚集,在一定程度上能给丹灶带来一定的参考意义。

  在此基础上,企业也应更大胆地走出去,通过平台实现技术的创新互动。“单纯将外部产品直接引入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创新效果,鼓励企业直接走出去,将自身需求与外部服务结合起来,能让更多创新、人才资源集聚创新小镇。”明亮说。

【责任编辑:于璧嘉】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图片阅读更多>>